“千禧一代”成長在思想輿論相對多元化的時代,網絡和社交媒體伴隨著他們的成長過程。推進課程思政離不開對學生群體的研究分析,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媒介文化》課程以此為出發點,推進專業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發展。無論是宏觀層面國家的媒體戰略,還是微觀層面個人對新媒體的認知,該課程可以挖掘許多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交融點。
《媒介文化》課程構建了“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的“國情認知+文化融合+職業認同”思政內容體系,開展思政教育,有利于產生“同頻共振”。利用課堂強化專業知識與實踐的聯系,開展了追尋紅色記憶、傳承非遺經典等實踐活動,大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走向社會,在實踐過程中認識到我國獨特的國情、獨特的發展模式、特有的文化基因。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力量,思想認識上要對國家有高度的認同感。開展實踐活動時應引導大學生認識我國的國情,親身感受我國發展的光輝歷程和黨的正確領導。進而引導大學生的個人意識與國家意識保持一致,主動投入國家建設,實現個人與國家的“同頻共振”。
通過《媒介文化》課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使專業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積極意義。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推進思政教育這項長期工程的主體是老師,成效在學生,更離不開與其他課程的互通互補,各門課程“同向而行”才能充分發揮“協同效應”,最終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發揮教學內容的育人功能。(作者:張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