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的硝煙雖已散盡,但長征途中涌現出來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卻一直激勵著一代代紅色英雄的兒女踏著先烈的足跡前進。2020年10月14日,長征途中攻打臘子口的老紅軍劉金山的女兒劉蘇芳來到臘子口戰役紀念館撫古思今,緬懷先烈。我館何惠民館長全程陪同參觀。
打開APP 閱讀最新報道
參觀臘子口戰役紀念館
參觀結束后,劉蘇芳老師告訴我們說:“老一代革命者都不在了,特別是攻打臘子口的沒有一個活著的。我是他的后代但年紀也大了,不知道什么時候也許就不在了,所以想把知道的一點故事留給后代,紅色傳承不能在我們這一代就畫句號,沒有苦難哪有輝煌,所以不管在任何時候,紅色接力棒都要代代相傳。”正是帶著這樣的信念,劉老師只身一人來到父親曾經戰斗過的地方,聽我館講解員介紹臘子口戰役,看父親當年爬過的臘子口山,走父親走過的臘子口險道。
參觀臘子口戰役舊址
向臘子口戰役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致敬
劉老師在目睹了當年父親戰斗過的地方后無限感慨,雙眼泛著淚花對我們說:“當年在攻打臘子口時,父親作為迂回部隊的一員,從后山攀爬翻越,快到山頂時被敵人發現,父親的手指被一槍打中,直到去世,父親的左手拇指和食指中間,都留著這道疤痕。我父親是命大,大小戰役幾百次,死人堆里一次次爬起來,踏著血跡,冒著槍林彈雨迎來了新中國的解放。”我們作為紅軍的后代,更要發揚革命精神,不論身處哪里,都應該做出最大的貢獻,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為了更完整的記錄紅軍后代的口述史料,我館聯系縣融媒體記者作了專題采訪,整理記錄了劉金山老紅軍對臘子口戰役的回憶,不斷提高我館的史料征集研究水平,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職能作用。
我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對劉蘇芳老師進行采訪
臘子口戰役紀念館館長向劉蘇芳老師介紹了我館的基本情況及今后的發展思路,并贈送了《多彩迭部》、《迭部史話》、《長征期間南下北上的文獻匯輯》、《雪域曙光》、《紅星耀迭山》等館藏資料,希望通過劉老師向其他革命后代傳達紀念館的誠摯問候和熱烈邀請,讓臘子口戰役這段苦難而輝煌的歷史走進更多人的視野,讓更多人重溫長征歲月,傳承長征精神,把使命記在心里,把責任扛在肩上,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劉蘇芳老師向我館贈送其父親的老照片
老紅軍劉金山于1935年10月到達吳起鎮后拍攝的照片
2020.10.15
老紅軍劉金山所獲得的軍功章
劉金山(1908-1999)
小名劉伢子,江西省贛縣區田村鎮紅衛村人。1929年春,參加農民赤衛隊。11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飛奪瀘定橋的二十二勇士之一,曾被授予“飛奪瀘定橋戰斗英雄”稱號,榮獲共和國頒發的4枚功勛榮譽章(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和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解放后,任山東省湖西、荷澤、濟寧軍分區司令員。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1999年因病與世長辭,享年90歲。
?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